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外事部门的指导下,市外办和全市外事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适应对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一手抓“外防输入”,一手抓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努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并为杭州亚运会营造浓郁的国际氛围,在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实践中敢于担当、积极贡献外事力量。《浙江外事》多次转发杭州有关工作案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珍惜和用好红色外事资源,讲好党的百年华诞故事。一是守好红色根脉。结合中联部和省委在杭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共同做好浙江“三个地”和改革发展故事的宣传推介,做好30余个国家驻华使节参观吉利、新华三集团的服务保障。结合外交部和省政府主办、省外办承办的“让世界关注这扇窗——驻华使节浙江行”活动,做好30余位外国驻华使节及8家外国媒体记者考察杭州亚运会主场馆、正泰太阳能科技公司和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环节设置和服务保障,向世界展示“后峰会、亚运会、现代化”时期的杭州风貌。二是深入开展党史和新中国外交史学习。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以及袁家军书记在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作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舞台,杭州见证和记录了一段时期内中国外交的杰出成就,包括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曾访问杭州,《中美联合公报》在杭州草签等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围绕“新中国外交风云中的杭州记录”“杭州外事五十年”“新时期杭州对外交往成就”进行认真梳理和深入学习。三是结合G20杭州峰会举办5周年和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周年,办好第四届“杭州国际日”,总结G20杭州峰会举办以来杭州城市国际化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就,17国驻华大使用视频形式点赞杭州国际化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智慧城市中心”揭牌,亚奥理事会发来贺信,上海合作组织等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呼应助力国际日活动,杭州与乌拉圭首都和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系列宣传片精彩亮相。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学习强国等海内外影响力媒体、平台以及省市媒体进行了密集报道和广泛的国际传播。国际日主题宣传片《窗》获“美丽浙江国际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四是举办“在杭外籍人士走进美丽乡村”活动。组织近20个国家外籍人士代表参访淳安下姜村以及建德新安江水电站等地,听专家讲党史及开展座谈交流。与建德市政府共同举办以“感党恩、庆丰收、共富裕”为主题的稻香节活动。展示丰收美景,体验农耕文化,提供中外朋友亲近自然,了解美丽经济的机会,亲身感受“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成就。
(二)坚持融入大局,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一是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智慧城市中心建设。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精神,根据外交部和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与市数据资源局协同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智慧城市中心”具体筹建工作。“中国-中东欧国家智慧城市中心”的顺利揭牌,为杭州与中东欧国家在智慧治理和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二是做好对外捐赠工作。向驻阿根廷、科威特和捷克大使馆捐赠6200个“春节健康包”。向美国波士顿、印第安纳波利斯、苏里南帕拉马里博、斐济楠迪捐赠口罩17万只。大使馆和友城致函向杭州表示感谢。三是积极发挥“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秘书处作用。连任该组织亚太区执行局和理事会成员,围绕“疫情形势下的城市韧性和经济复苏”等与亚太区开展合作调研。举办BRLC2021专题会议暨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会议,吸收6个新会员,截至目前会员数已增至83个。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云外事”。地区层面,参加2021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加勒比地区对华友好组织对话会,中瑞地方可持续发展论坛、新会员加入BRLC证书颁发仪式等。城市层面,组织与海德堡、开普敦、卢加诺的互动交流会,围绕跨境电商、数字营销、青少年教育等议题开展探讨。结合2050大会,牵头组织“一带一路”青年创新论坛。2021年共举行有影响力的“云外事”近20场。
(三)健全工作机制,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一是牵头做好全市“浙外防”体系建设密切跟踪境外疫情发展,定期收集杭州企业在疫情高风险国家项目动态。二是统筹做好在杭外籍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工作。
(四)谋划“经济外事”,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办好第八届“杭州国际友城论坛”。论坛以“国际化与城市发展”为主题,包括“疫情形势下的城市经济复苏”、“体育赛事和城市国际化”、“城市优势资源推介与对接”3个分论坛。刘忻市长、博纳蒂娅秘书长和侯赛因主席、20个国内外友城市长以及杭州市3位副市长的致辞广受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中新社、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国际传播。二是加强与经济管理部门及区(县、市)的联动协同,推进构建城市国际化工作体系,加强市直部门的对外交流合作工作。三是围绕“走出去”“引进来”项目做好服务。走访调研新加坡科技园、浙非中心等产业园,华立集团、恒逸集团等“走出去”企业和项目。建立重点涉外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引进商务英语和德语翻译人才,建立包括高校、企业和媒体人才在内的首批外事人才库。四是服务保障省市在杭州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和品牌活动。成立工作专班,服务保障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质量大会、《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以及第七届“杭州民营企业牵手“一带一路”国家”对接交流会。
(五)推进数智赋能,提升外事整体智治水平。一是完善我市“因公出国(境)一件事”系统,推动相关业务“最后一公里”落地。因公出国(境)“一件事”系统建设已完成初验。二是深化“亲清在线”APEC商旅卡宣传推广及申办工作。发挥“D小二”在线咨询优势,实时精准解答群众问题,实现“零次跑”便捷申办。举办APEC商旅卡推介活动,与150多名企业家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三是推动友协“数智群团”建设。设计开发“友约杭州”应用场景,顺利上线市“数智群团”平台“群团集市”,打造中英双语界面。应用场景涵盖“国际交流活动预约”“信息共享”“国际朋友圈”“文化教育视频”“理事单位”五大板块,旨在依托数字化技术,为友协(“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主办或承办的活动提供预约管理服务。并提供更多在杭外籍人士关心的服务和信息,更好服务在杭外籍人士。运行好“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中英文双语官方网站,实现会员间“云上”交流。
(六)精心谋划合作,推动杭港澳交流。一是延伸落实市政府代表团访澳成果,成功举办“杭州澳门周”活动,成为继北京之后,今年首个举办“澳门周”活动的内地城市。举办了“杭澳科技、经济和旅游发展座谈会”、“澳门旅游及会展推介会”、“杭澳商业配对洽谈会”等配套活动,开展杭澳两地企业家洽谈85场,共吸引70.27万人次入场。二是推动落实在杭港澳同胞纳入疫苗接种人群。及时发布港澳同胞在杭接种疫苗政策,推动接种服务工作。并在省外办(港澳办)的支持下推动为不符合免费接种条件的港澳同胞提供自费接种服务。三是办理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深化杭港交流合作,促进香港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的提案》。四是举办“杭港澳座谈交流暨政策说明会”,22位港澳各界代表人士出席。
(七)加强涉外管理,彰显城市关怀。做好涉外管理服务,协调外国在华使领馆领事事务、外国公民领保事务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驻华大使馆对我办工作表示感谢;做好外媒来杭采访的相关协调服务工作;做好杭州企业和公民的海外领事保护工作,推动设立杭州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做好在杭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要求,坚持党管外事原则,以党建引领为第一任务,抓好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服务疫情防控、亚运攻坚、城市国际化等中心任务,以“赓续红色外交根脉”文化传承工程、杭州亚运服务保障攻坚工程、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程、友城结好对外交流工程、杭州外事队伍培养培训工程、产业兴盛助推工程、共富示范助力工程等为抓手,办好第五届杭州国际日、杭州重点产业宣介会等活动,服务总体外交和地方发展,努力助推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