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烟火气中见真情!中美友城大会嘉宾走访杭州
在未来科技城体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在东山弄市集的烟火气中流连忘返。钱塘江畔,西湖之滨,一场跨越太平洋的友好盛会正在杭城上演。
10月25日-27日,第七届中美友城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美国的200余位与会嘉宾于10月25日、26日分组对杭州进行城市考察。嘉宾们先后走访了中国动漫博物馆、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未来科技城展馆、万向集团、东山弄集市、西湖环湖游船和河坊街等点位,全面感受杭州的科技创新活力、历史文化底蕴与市井生活气息。
触摸杭州创新的脉搏
在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展馆,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未来科技城的产业空间与布局,四大浙江省实验室、杭州超重力场以及阿里巴巴、抖音等龙头企业,在数字沙盘上被一一点亮,嘉宾们深入了解杭州澎湃的科创活力。

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郡长马克·埃尔里奇在体验了DeepSeek的使用后表示:“这正是我想要的。”他坦言这款AI大模型正帮助他在废弃物处理等城市管理问题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我使用DeepSeek,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能在我感兴趣的问题上给我非常完整的答案。”马克·埃尔里对中国创新的观察更为深入,他说:“中国在最近几年发生了相当显著的转变,这里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少地进行单纯的复制,而是更多在创新。很显然,拥有具有全球市场和潜力的东西对城市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感受宋韵中的市井烟火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对于外宾来说,也不例外。走进位于西湖区灵隐街道的东山弄市集,美国嘉宾们立刻被这座“离西湖最近的宝藏菜场”深深吸引。这里前身为2003年创立的杭州东山农贸市场,经过数月的改造升级,已蜕变为一个集购物、美食、休闲于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2500平方米。

市场选定《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色作为主基调,将宋画、宋词等元素巧妙嵌入市场装修,使游客逛菜场犹如游走在宋韵美术馆中。“这里太有趣了,时间有点不够逛。”一位美国嘉宾说道。
来到吴山脚下的河坊街,又让嘉宾们流连忘返。这条全长约1350米的传统古街,自中国南宋时期直至民国初期,一直是杭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辛辛那提-柳州姐妹城市委员会主席夫人莉萨·哈姆里克来到中国12次,这却是她第一次来杭州,“今天在游船上听说了白蛇夫人与雷峰塔的故事,也在菜市场看到了新鲜的蔬菜水果,非常可爱。我在河坊街买了许多的丝绸团扇,准备送给我的朋友和年轻的志愿者们,他们对中国文化也非常感兴趣。”
开启“相互学习”的文化对话
沿着钱塘江边的之江路依山而行,嘉宾们来到了被誉为“最美校区”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校区内40余幢建筑中,有22幢是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建筑。
在这里,孙中山先生曾在主楼前大草坪上与全校师生的合影, 留有原美国驻华大使、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生活过的上红房,也留下了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朱生豪及他的南湖诗侣宋清如徜徉过的情人湖上情人桥。
美国韦恩堡友城委员会主席玛莎·摩尔海德·莱默特说:“我看到了你们的努力,尤其是对教育成就的重视和关注。教育与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是重要而真实的,需要加以培养。”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让辛辛那提-柳州姐妹城市委员会执行委员琼·杰西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茶叶博物馆,她在参访中,也明白了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在茶叶博物馆里,工作人员讲述了所有的茶以及如何制作它。我希望和我们的姐妹城市多交流我们的友谊文化,一起相处,互相学习。”
友谊,再次跨越太平洋
自2014年中美友城大会创办以来,这一机制已为两国地方和社会各界搭建了广泛的交流平台。去年7月,第六届中美友城大会在华盛顿州塔科马市举办,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此次中美友城大会期间美国嘉宾的杭州之行,也是中美地方交流合作的一个缩影。
太平洋两岸的友谊,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在每一次握手、每一场对话、每一份合作中。
从西湖边的青绿宋韵到钱塘江畔的百年学府,从未来科技城的创新力量到东山弄市集的烟火气息,美国嘉宾们在杭州的每一次驻足,都在为中美人民的友谊添砖加瓦。
